比較
姊姊開始會和弟弟比較了!
比什麼呢?吃飯,比誰吃得快;喝水,比誰快;身高,比誰高;認字,比誰多。大概跟弟弟同時會做的事情,都比。
這實在不是個好現象。
回顧一下,這種現象從何時開始有的。當還沒有弟弟第的時候,當然沒得比囉,當弟弟出生以後,一開始她把他當玩具,新鮮、好玩的東西。漸漸當弟弟已經開始會走路、會說話,他發現大人對弟弟的鼓勵相對的比他還多時,他開始有警覺了。他會開始搶著要表現,展現出他比弟弟厲害的一面。這時候,我們同樣的也會給她一些稱讚,但是有點敷衍。我想她應該也感覺得出來吧?
不過,我們還是提醒她,她因為年紀比弟弟大,會得事情自然比弟弟多,不需要這樣和弟弟比較。
後來,進到了幼稚園,她學會了「第一名」的概念。這時候更會跟弟弟比了,常常她都要第一名,弟弟第二名。
有時候,當爸媽的,還滿喜歡這樣的狀態。當一些事情要他們做,卻叫不動時,就會說:「看看誰會先去做?」這時候姊姊總是會搶在前面去做,而弟弟也就會跟著做了。
可是,「比較」背後的心態卻是我們所擔心的。
我們希望孩子知道,學習的樂趣在於知識、能力的增長,而不是將別人踩在腳底下的成就感。好行為的表現,是她擔負起了她應有的責任,而非他人所給的好寶寶印章。但是這並不容易。
首先,是父母的態度問題。雖然我們有這樣的意識,覺知這種心態上的問題;雖然我們嘴巴試圖傳遞另一種價值觀,淡化、扭轉心中想法的表現;但是一切都是需要攤在陽光底下的。心理所想的,是無法騙人的,孩子終究能夠感受到。
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辛苦的去扭轉?畢竟我就在一個比較、競爭的環境中成長,我浸泡在這樣的環境中數十年。觀念的改變來至於對信仰的認識、上帝本質的瞭解,回到受造之初的美意。但是骨子裡的東西,要徹底脫胎換骨卻不容易。加上我們身旁週遭的環境,不斷地傳遞著「比較、競爭」的價值觀,要出淤泥而不染實在不容易。
對於孩子的教育,就更不容易了,有內憂、有外患。當父母有意識、想改變,需要面對自身的認知衝突,此內憂也。而學校環境中,老師的價值觀,整個社會中的價值認定,其他成人所傳遞的訊息,都衝擊著父母正在努力的方向,此外患也。
教育的工作正是這般寫照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為的是什麼?還不是一個理念的問題。就是因為意識到有不好、不健康,所以要轉換、改變帶來契機。這也是教育中最有價值的部份。
一個教育者若是沒有理想,那何需還要有教育呢?而教育並不是只有學校裡才有,每個父母都是孩子們最直接的教育工作者。
比什麼呢?吃飯,比誰吃得快;喝水,比誰快;身高,比誰高;認字,比誰多。大概跟弟弟同時會做的事情,都比。
這實在不是個好現象。
回顧一下,這種現象從何時開始有的。當還沒有弟弟第的時候,當然沒得比囉,當弟弟出生以後,一開始她把他當玩具,新鮮、好玩的東西。漸漸當弟弟已經開始會走路、會說話,他發現大人對弟弟的鼓勵相對的比他還多時,他開始有警覺了。他會開始搶著要表現,展現出他比弟弟厲害的一面。這時候,我們同樣的也會給她一些稱讚,但是有點敷衍。我想她應該也感覺得出來吧?
不過,我們還是提醒她,她因為年紀比弟弟大,會得事情自然比弟弟多,不需要這樣和弟弟比較。
後來,進到了幼稚園,她學會了「第一名」的概念。這時候更會跟弟弟比了,常常她都要第一名,弟弟第二名。
有時候,當爸媽的,還滿喜歡這樣的狀態。當一些事情要他們做,卻叫不動時,就會說:「看看誰會先去做?」這時候姊姊總是會搶在前面去做,而弟弟也就會跟著做了。
可是,「比較」背後的心態卻是我們所擔心的。
我們希望孩子知道,學習的樂趣在於知識、能力的增長,而不是將別人踩在腳底下的成就感。好行為的表現,是她擔負起了她應有的責任,而非他人所給的好寶寶印章。但是這並不容易。
首先,是父母的態度問題。雖然我們有這樣的意識,覺知這種心態上的問題;雖然我們嘴巴試圖傳遞另一種價值觀,淡化、扭轉心中想法的表現;但是一切都是需要攤在陽光底下的。心理所想的,是無法騙人的,孩子終究能夠感受到。
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辛苦的去扭轉?畢竟我就在一個比較、競爭的環境中成長,我浸泡在這樣的環境中數十年。觀念的改變來至於對信仰的認識、上帝本質的瞭解,回到受造之初的美意。但是骨子裡的東西,要徹底脫胎換骨卻不容易。加上我們身旁週遭的環境,不斷地傳遞著「比較、競爭」的價值觀,要出淤泥而不染實在不容易。
對於孩子的教育,就更不容易了,有內憂、有外患。當父母有意識、想改變,需要面對自身的認知衝突,此內憂也。而學校環境中,老師的價值觀,整個社會中的價值認定,其他成人所傳遞的訊息,都衝擊著父母正在努力的方向,此外患也。
教育的工作正是這般寫照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為的是什麼?還不是一個理念的問題。就是因為意識到有不好、不健康,所以要轉換、改變帶來契機。這也是教育中最有價值的部份。
一個教育者若是沒有理想,那何需還要有教育呢?而教育並不是只有學校裡才有,每個父母都是孩子們最直接的教育工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