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教育難以教出具有思考力的學生
意外從plurk上老師討論看到宜蘭縣某國中生物老師在省思考試教學中的問題,
老師也面臨著成績的壓力,這個成績從哪來?簡單說,就是從學生的成績來。
老師為了要成績好看,不得不犧牲了讓學生能夠思考、操做的機會,到後來甚至連老師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。
這是一件非常悲哀也是隱藏在我們教育背後很大的問題。
怎麼樣能夠期待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老師,教出會思考的學生呢?
當升學掛帥、考試成績代表了一切時,造就給標準答案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的老師,
在這同時,失去的,就是給學生思考、批判能力的帶領與學習。
2010年台灣的PISA成績公佈時,眼見台灣排名退步,教育部祭出的解決方案,竟然是:找專家學者研擬PISA的模擬試題,讓學生加強練習,以便下次更加熟悉題型。
這就是台灣的教育主管機關當政者的思維模式,也難怪從上而下一貫的影響到基層。
在這樣的校園學習氛為中,有心讓學生實際操作,教學上給學生討論、思考的老師,若沒有其他的支援系統,好者則關起門來繼續走自己的路,糟者隨波逐流放棄原本的理想。
從顯微鏡、從亞甲藍,透過一個生物老師的眼睛檢視考試題目,看到的,是整個教育的黑暗與悲哀。
老師也面臨著成績的壓力,這個成績從哪來?簡單說,就是從學生的成績來。
老師為了要成績好看,不得不犧牲了讓學生能夠思考、操做的機會,到後來甚至連老師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。
這是一件非常悲哀也是隱藏在我們教育背後很大的問題。
怎麼樣能夠期待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老師,教出會思考的學生呢?
當升學掛帥、考試成績代表了一切時,造就給標準答案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的老師,
在這同時,失去的,就是給學生思考、批判能力的帶領與學習。
2010年台灣的PISA成績公佈時,眼見台灣排名退步,教育部祭出的解決方案,竟然是:找專家學者研擬PISA的模擬試題,讓學生加強練習,以便下次更加熟悉題型。
這就是台灣的教育主管機關當政者的思維模式,也難怪從上而下一貫的影響到基層。
在這樣的校園學習氛為中,有心讓學生實際操作,教學上給學生討論、思考的老師,若沒有其他的支援系統,好者則關起門來繼續走自己的路,糟者隨波逐流放棄原本的理想。
從顯微鏡、從亞甲藍,透過一個生物老師的眼睛檢視考試題目,看到的,是整個教育的黑暗與悲哀。